
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凝心聚力育新人,內蒙古扎實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凝心聚力育新人
——內蒙古扎實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本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融媒體報道組
內蒙古師范大學“石榴籽”培根鑄魂工程互動課堂上,學生展示各民族風俗、文化,并分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感人故事。韓占文 攝
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qū)鋼鐵大街第三小學學生聽老黨員講黨史故事。學校供圖
當陽光普照在最東端的林海雪原時,最西端的大漠胡楊尚在靜謐的夜色中沉睡,兩個小時后方舒展枝葉、沐浴晨光。這里是位于祖國正北方的內蒙古,一個太陽也要“走”兩個小時的地方。在這118.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書寫了“齊心協(xié)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為航天”等佳話,為建設祖國北疆積蓄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今,內蒙古教育系統(tǒng)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通過加強統(tǒng)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找準切入點、把握關鍵點、錨定著力點,以“實、活、深”三字訣,扎實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入開展,凝聚起“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祖國北疆構筑起教育的亮麗風景線。
“實”
辦好思政課,將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靈深處
同樣的一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主題的思政課:
在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小學,以大型舞臺劇形式開展,通過歌舞及朗誦等形式啟蒙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一家親;
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學,教師楊艷以學生身邊的事例為切入點,通過情景教學法引發(fā)學生對于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的共鳴;
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思政課教師杜建亭通過“辨析、實踐、啟悟”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整體教學活動,為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行動自覺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內蒙古財經大學“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政課上,教師楊洪遠正在啟發(fā)學生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理上的思考。
這是2021年內蒙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上,大中小學同上一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政課的教學活動現場,是內蒙古貫通各學段有效銜接的思政課改革實踐,也是內蒙古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落地生根的新舉措。
“思政課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學生學業(yè)中,陪伴最長久,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最持續(xù)的課程,只有辦好思政課才能真正實現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眱让晒抛灾螀^(qū)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黃雅麗說。她介紹,2021年起,內蒙古加強統(tǒng)籌謀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全區(qū)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通過發(fā)揮思政課堂主渠道作用,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靈深處。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內蒙古出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堅持分類指導與精準施策相結合,對不同學段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和途徑等提出明確要求,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時,內蒙古準確把握民族工作增進共同性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2021年春季學期起,在全區(qū)各高校全面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并成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的教育和研究,組織專家編寫了教學大綱,制作系列名師公開課視頻和講稿,指導全區(qū)各高校上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李艷芬告訴記者,今年秋季學期以來,該教指委已組織全區(qū)高校相關任課教師開展了集體備課、重點專題研學和教學教法研討等活動,及時推進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此外,自治區(qū)教育廳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同上一堂課”活動,每個學期組織全區(qū)300多萬名大中小學生一起共上一堂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思政課,成為現象級“思政金課”。建設了覆蓋東中西部3個片區(qū)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培訓研修基地”,讓每一名教師都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堅力量。
“目前我們正探索組織內蒙古師范大學與12個盟市教研室建立常態(tài)化教研機制,并以此為示范樣本,帶動各地方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當地中小學聯(lián)動,由點成線,再擴展到面,推動全區(qū)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內蒙古大地上枝繁葉茂、蓬勃發(fā)展?!比珔^(qū)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組組長李春暉說。
“活”
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實踐活動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潤物無聲、打動人心?采訪中,記者發(fā)現,“把遠離學生的拉近,讓呆板的知識變活潑”是內蒙古各地各校實踐探索中共同的“法寶”。
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長廊、創(chuàng)建“石榴籽廳”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題學習、建設“我是一顆石榴籽,民族團結一家親”特色校本課程……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組織全市中小學先后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31場,并以“童心向黨筑夢北疆 民族團結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組織巡回展演35場。
“校園文化對學生和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因此,今年我們加大了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并通過不同層面的現場會,引導廣大干部師生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長李英介紹。
同呼和浩特市一樣,在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全區(qū)各地各校普遍高度重視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同樣是介紹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內容,有的用剪紙、有的用圖畫、有的是泥塑、有的是歌舞表演,通過多種形式讓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意識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引導廣大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繪就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
除了讓校園的墻面、走廊、樹木“會說話”,全區(qū)各級各類學校還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努力讓書本也“活”起來。
9月,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活動現場,東勝區(qū)蒙古族第二幼兒園師生一段十幾分鐘的舞臺劇“三千孤兒入內蒙”,讓諸多與會者潸然淚下?!敖處熀秃⒆觽冇米约旱恼媲閷嵏?,演活了這段民族團結的歷史佳話。”與會代表蘇婭說。
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讓青少年在體驗中感受“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歷史發(fā)展和現實意義,是內蒙古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個周三的下午,包鋼實驗一小四年級六班的學生們,走進位于包頭市昆都侖區(qū)的包鋼集團“齊心協(xié)力建包鋼”展廳,進行新學期的研學實踐。從一幅幅歷史照片、一個個模擬場景中,尋找父輩和老師們經常講述的那些“各族青年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內蒙古建設邊疆,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動人故事。
“從歷史照片中看,當時這里就是一個戈壁荒灘,物資、設備、技術等都很缺乏。真沒想到,在那樣的條件下能建起那么大一座鋼鐵廠?!睂W生王宇博感慨地說,“這光靠我們內蒙古人民肯定完不成,這真的是全國各地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現在全國高鐵近三分之一的鋼軌,可都產自這里?!?/p>
在中央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一段校本特色的韻律操融合了藏族、蒙古族、傣族等8個民族舞蹈的特點。“這樣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之外,在日常體育鍛煉中也能感受到,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傳承和發(fā)展的。”學校思政課教師新奇樂說。
為有效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和學?;顒拥挠俗饔?,今年,內蒙古下發(fā)了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的相關文件,指導各級各類學校規(guī)范校園文化。同時,組織全區(qū)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主題活動和“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少年傳承中華美德”“書香校園全民閱讀”等系列活動,實施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等,實現“潤底色、強根基”,培養(yǎng)青少年自覺擔負起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更大責任。
“深”
“知行合一,久久為功”,培養(yǎng)時代新人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采訪中我們看到,內蒙古在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探索中,著力從課堂教學、主題教育、文化育人、社會實踐等多個層面,系統(tǒng)構建、整體推進。但如何將推進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根”扎得更深,在黃雅麗看來,需要以春風化雨、精耕細作的方式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更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地持續(xù)推進。
2020年以來,內蒙古在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開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全員專題培訓,還組建宣講團,赴基層教育系統(tǒng)宣講178場。建立了一批高?!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并在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和高??蒲许椖恐信嘤艘慌鷮m椦芯空n題,加大理論研究闡釋,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關切,用豐富的真理營養(yǎng)浸潤學生心靈。
今年,內蒙古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同頻共振”,在全區(qū)大中小學校開展黨史知識進校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推普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等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和踐行。
同時,內蒙古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組織全區(qū)優(yōu)秀骨干教師開發(fā)建設“國家統(tǒng)編教材同步課程資源”,并通過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云平臺和內蒙古廣電網絡的“國家統(tǒng)編教材課程”專區(qū),保障即使在最偏遠的牧戶家中也能隨時收聽收看。積極推進“童語同音”計劃,培養(yǎng)學前兒童具備基本的普通話交流能力,夯實學生終身發(fā)展基礎。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通過思想的強化引領,全區(qū)大中小學校青年學子紛紛投入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實踐中。
“我參與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p>
“我是自治區(qū)紅十字會一員,應急救護知識豐富,老師篩選時請多看我兩眼?!?/p>
“一線若需要,請讓我出戰(zhàn)!”
……
10月,內蒙古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新冠肺炎疫情,不到2小時,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等高校上千名學生遞交志愿服務“請戰(zhàn)書”,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實干為要,行勝于言?!秉S雅麗說,“今后,內蒙古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將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加深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內蒙古教育費發(fā)布
-
2016-05-12
熱烈歡迎來自仁德國際教育呂國慶教授蒞臨我校交流指導
2016年5月12日,來自北京仁德國際教育的呂國慶教授蒞臨我校就教育改革及新概念理論與教法分析為我校教師講解。來自我校管理層,高段教學帶頭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
2022-06-16
【高考】2022強基計劃“考生確認”網址及時間一覽表(全)
高考結束,報名“強基計劃”的考生們需要行動起來了!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外,其余37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均增加“考生確認”環(huán)節(jié),請考生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快完成網上確認。
-
2022-02-09
3部門發(fā)文,全面加強校外培訓監(jiān)管行政執(zhí)法工作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精神,教育部、中央編辦、司法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zhí)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
關于我們


總部電話:
0471-4816262
總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哲里木路39號
預約報名
